量子計算,一個令人覺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。 自從上個世紀由費曼等人提出原創想法以來,一直都只有科學界中的一小群人在琢磨,其他人要不是沒聽過就是把它當科幻題材。
1985年,Deutsch提出一示範性的簡單算法展示量子計算的平行特性,為量子計算概念拋磚引玉,可惜大部分的人僅把它當作數學演算上的享受,直至Shor提出大數質因數分解的量子算法後才真正衝擊了人們的想法。 即便如此,由於量子電腦硬體實現上的種種困難,對於量子電腦的實用化,幾年前學界還持保留甚至是悲觀的態度。
之後,令人訝異的是短短幾年間,IBM與google都做出數十個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,IBM甚至開放雲端操作給使用者,而許多其他企業甚至國家研究單位也投注大量資金緊緊跟上,掌握了量子科技似乎等同於掌握了未來在各個層面的優勢。基於促進有興趣的人對於量子科技的了解,本文將介紹量子電腦的製作與設計上的實際考量,並探討其與台灣主力科技產業的關係。
TOP